佛法,是很廣大的包容性,包容一切所有法。
我們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是佛法的一部分,怕與不怕的也都是佛法的一部份。
因此面對任何事最好不要隨意就批評論斷,
但也不代表就不用分辨是非、對於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也包容。
沒有以佛性為主軸的包容就會變成包庇,變成含糊悠忽帶過,
這樣的包容不是真正的寬廣而是縱容。
就像我們聽到朋友在抱怨第三人的問題時,
若我們是站在佛性的智慧,就不會只是聽朋友的單方面說法,而是想要
再進一步從第三人這邊也同時了解實際的狀況,這就是凡事求證的原因。
當我們沒有得到充分的資訊時,不建議貿然地下判斷或是結論。
基於道義、基於人心本善,我們都會信任朋友,
但不求證就一味採信,萬一這個抱怨的目的是要加害對方,很可能我們一不小心就成了害人的幫兇。
因此,一個真正的大徹大悟的人,他不分別論斷,非常清楚每一個起心動念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,
這是在修廣大的胸襟,而不是修稀里糊塗。
我們的胸襟夠廣大,智慧才會夠廣大,才能夠
照見每一個念頭發展的後果、以及每一條路發展的後果。
而我們也會明白,如果沒有定位在自己的佛性上,沒有將佛法作為生命的軸心,
等於是放任自己在不明不白、迷迷糊糊的狀態,
這樣我們並沒有辦法幫助人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,
很多迷失的眾生失落了這個超能力,
他們不知道選這一條路會有什麼後果,
他們也無法計算,這樣是不對勁的,
因為佛性是高度智慧的,祂會偵測到未來的道路。
若發現自己還是有些愚笨,就要趕緊更專注的定位。
而做到不論斷,就是在修煉基本的智慧的起步,
用鼓勵讚美取代批評,這是一種體解、體貼、同理心,
對於別人做的事,不要老是在旁邊說風涼話、酸言酸語、雞蛋裡挑骨頭、甚至嘲笑。
這種讓人覺得好像在旁邊唱衰、見不得人好,就會像長慶大安禪師說到阻礙修行成長的毛病其中的「垢淨眾生」,
若我們再這麼是是非非、批評論斷、或故意打擊別人的信心,那我們永遠只是一般的眾生。
很多人喜歡故意打擊別人的信心想讓對方謙虛一點,
可是事實上,悔改的工作應當是用在我們自己的身上,
而且他們打擊別人信心之目的,有時是想逼對方服從自己,這樣就太自私、太玩弄別人了。
蒼天都是成全別人的,我們在剛開始修行不久,離證道的標準都還很遙遠,
慈悲的蒼天在看我們很多的方法和決定都很鼓勵,哪怕只是一點點的進步也不會嘲笑我們,盡可能地用鼓勵取代責備和棒喝。
聖經箴言書說到:有七件事是上帝所憎恨,是祂所不能容忍的,那就是:
傲慢的眼睛,
撒謊的舌頭,
殺害無辜的手,
策劃陰謀的心,
奔走邪路的腿,
編造假證,
在朋友間挑撥是非。
(圖片來源: 喵莲 MiaoLLian)
我們看幼稚園、國小的小朋友們,他們的行為都是在最幼稚的時期,
可是很多老師仍然很有耐心地一直讚美鼓勵,就像莫言問路的好朋友龍吟仙子擔任寄養媽媽照顧小朋友,
就像我們陪伴寶貝問路的海雲這樣幼小的心靈,
我們教海雲說話,不會因為他說不出正確的字就馬上責備她,
因為我們知道得慢慢教,根本就不忍心整天罵她。
幫助人不必整天都在罵人,很容易傷了孩子的心、甚至可能熄滅他們成長進步的信心。
苦海中人如同小孩,他們是在迷失的狀態,
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很多,這種覺得自己比別人還聰明想法,很可能是誤解。
當修為、開悟的境界還沒有證入阿羅漢以上,不可能比別人聰明高明太多。
有這個誤解很容易造成錯誤判斷進而做出錯誤的行為,
因為我們的主觀意識有80%並非事實,
尚未證阿羅漢之前應多多溝通討論、集思廣益,尊重共識決。
聽了這段的演講也更加明白,
修行真的就是在生活相處中,
神通也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修出來,並非依賴外力加持。
智者為何包容,因為他知道不批評論斷的好處,
1.會更看清楚事情的發展,心中了了然,清楚對方每個行為會產生的後果,每個選擇之後的未來發展。
2.更聰明,判斷更正確,不輕易受到愚弄。
3.心胸更廣闊,更快樂,也更加慈悲,因為他們不輕易毀別人信心,就不會毀到自己的信心。
4.更加尊重因果,腳踏實地。
延伸閱讀:
梧桐問路:「一葉知秋」 │掌握先機的智慧│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
地藏王菩薩愛您,迎接地藏王菩薩進入您的人生,推薦您以下三個天界之舟出品的禱告運用,點閱播放讓地藏王菩薩幫助您~驅離邪靈惡鬼騷擾、財運亨通、身體健康、擺脫惡疾、人生順遂。
禱告運用:驅魔篇
禱告運用:發財篇
禱告運用:抗癌篇